散文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文學閱讀>散文

華芳睿:虎溪書院的春天

來源:紅網(wǎng)時刻   時間 : 2024-03-12

 

分享到:

一場春雪過后,虎溪山麓的梅林,梅花似雪,雪似梅花,似與不似之間,都顯得幽香、奇絕。

2016年8月,我奉調從辰溪縣來到沅陵縣工作,沒想到自己會如此地親近一脈圣山、一座書院、一位先賢。這山,便是“學富五車,書通二酉”的中華書山;這書院,是隱于大唐龍興講寺后的虎溪書院;這先賢,自然是曾在此授“致良知”之說的明代大儒王陽明。

沅陵縣政府大院就座落在虎溪山上,距離虎溪書院不到十分鐘腳程。早在1999年,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出土了大量漢簡、漆木器、陶器、銅鏡、玉印章、玉璧等,包括堪稱我國現(xiàn)存最早的古代食譜“美食方”,成為當年全國的十大考古發(fā)現(xiàn)之一?;⑾讲⒉桓叽笪《?,然而千里沅江與八百里酉水卻在山腳下彼此匯流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——龍興講寺就于此坐北朝南,依山而筑,飛檐翹角,紅墻青瓦,古樸典雅。它居高臨下,俯瞰著滔滔沅江與酉水,福佑著辰州(沅陵古稱)大地,從容淡定,千年不倦。

龍興講寺始建于唐貞觀二年(628年),是唐太宗李世民敕建,以安撫感化西南群蠻,教化穩(wěn)定一方,為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學書院?;⑾獣?,則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,王陽明的門人又是同鄉(xiāng)徐珊出任辰州同知,訪其師當年講學遺跡,與邑憲副王世隆建虎溪精舍,院址在城西虎溪山半龍興講寺之北。精舍有亭、軒、樓、閣等,辟修道堂,“大集多士,以倡明其學”,并辟祠以祀守仁,由此, “四方志學之士,日彬彬焉集”。崇禎初,守道樊良樞重修,更名“陽明書院”。雍正十一年(1733),知縣趙念曾在其中設義塾,復改為“虎溪書院”。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清廷詔令“廢科舉,興新學”,知府連培基奉文創(chuàng)辦辰州府中學堂,即以虎溪書院住院生童為學生,山長為教習,成為現(xiàn)在的沅陵一中的前身。

這個春天,我再一次站在虎溪書院的香樟樹下,看“酉水引于西而右旋,沅水襟于前而左抱”,水疊著水,浪簇擁著浪,岸邊的垂柳開始吐出嫩黃的新芽,一群群鷗鷺在汀渚自在地飛來飛去。這一刻,我仿佛置身于某種無言的磅礴之中,似乎看到明正德五年(1510年)的那個初春,雪盡過后,大地開始清鮮朗潤,一片桃紅柳綠。年近不惑的王陽明,青癯長須、衣袂飄飄,懷揣一襟的霞光來到虎溪山,因“喜郡人樸茂,質與道近,因留虎溪龍興寺,寓憑虛摟彌月,與武陵蔣信往來講論,進士唐愈賢從之游,劉觀時、王嘉秀諸人咸執(zhí)贄受學焉?!闭粋€多月,虎溪山上,燕子灘頭,河漲洲里,王陽明與諸生一道,培根體認,講授心學。閑觀物態(tài)皆生意,一曲滄浪擊壤聽。諸生環(huán)而擁之,隨地請正,求證論道,樂此不疲。當他離開沅陵時,在龍興講寺留下著名的題壁詩:“杖藜一過虎溪頭,何處僧房問惠休?云起峰間沉閣影,林疏地底見江流。煙花日暖猶含雨,鷗鷺春閑自滿州。好景同游不同賞,篇詩還為故人留。”同時,又依依不舍、寄語殷殷地題寫《與辰中諸生論收放心書》:“謫居兩年,無可與語者。歸途乃得諸友,何幸何幸!方以為喜,又遽爾別去,極怏怏也……”

彼時,千余人虔誠地靜聽一位歷經磨難的大儒講學弘道,了悟良知,那該是一種怎樣宏闊的盛大場面,怎樣漫漶的耳濡目染?!于是,輕寒的初春慢慢有了迷人的薄暖,許多漸漸逝去的意味深長開始重新涵詠歸來。心念所及,這次顯赫一時的“虎溪講學”,無疑,已成為王陽明“西辭東歸”后,一次心潮澎湃的宏大布道?!疤旌窝栽?,春雨一簾芳草潤;吾無隱爾,秋風滿院木樨香”。王陽明在沅陵的虎溪布道,是其在湖南講學時間最長、弘道人數(shù)最多的一次盛舉,為沅陵、湘西、湖湘大地,乃至整個中國“心學”思想彌灑了“我心光明”的圣哲之光。

如果說,陽明之學,悟于龍場,而發(fā)端于辰州,倡行于天下。想來,一點也不為過。

虎溪山,因此成為王陽明首揭“致良知”的“策源地”。沅陵有幸,迎來了王陽明首倡心學之說?;⑾?,由此高大峻茂起來,成為一座良知之山,本性之山,光明之山。

如今,五百多年過去了,王陽明心學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精華。
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或引用王陽明的學說,主張、強調要“像王陽明那樣‘誠意正心’、‘知行合一’,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?!?2023年10月,習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,強調要“著力賡續(xù)中華文脈、推動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創(chuàng)造性轉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”,務必做到“明體達用、體用貫通”。

在隱秘的虎溪書院,在端肅的王陽明塑像前,我確乎感受到一脈春天的氣息正迎面襲來,婀娜著,清新著,芬芳著。我不由想到王陽明的“心學”與共產黨人的“心學”,正如古之所言:“剛柔交錯,天文也;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;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?!薄绑w用”,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基本范疇,“體”是基礎與根本,“用”是作用與效果?!绑w用不二”“體用一源”,由“體”達“用”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自可“化成天下”,而文脈賡續(xù)的路徑,除了“以和為貴”的天下至理,“以人為本”的文化底色,更需一條“以心為要”的常青之道。

不朽是良知的光芒?!疤斓仉m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雖凡夫俗子,皆可為圣賢?!蓖蹶柮鹘K其一生,把自己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哲思和起落沉浮的人生經歷,變成了一個雄渾、光明而高潔的生命宣言,且在明心見性中知行合一,成為一個有良知、有定力、有力量的行動者。

醺風微拂,樹間恍若天籟的簌簌聲飄過耳際,幾簇低到塵埃里的山茶花,燦然一片?!?......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同歸于寂;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?!蹦且淮卮氐幕持斓仂`氣與精華,大大方方、明明白白地開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。巨大的寥廓與靜寂中,如何明“心學“之體,達“心學”之用?如何尋覓到陽明“心學”的時代價值與意義?我想,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一名為老百姓服務的基層公務員,當不斷建立起共產黨人堅韌強大的“心學”,鑄造立黨為公、堅守初心使命堅不可摧的內心強大的定力,不斷自我凈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。憑“仁者要以天地萬物為一體”,創(chuàng)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;藉“知行合一”,實現(xiàn)人與社會的和諧;以“致良知”,達到人與自身的和諧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不斷發(fā)現(xiàn)良知、實踐良知,彰顯人性本來的光輝,且日益精進,涵養(yǎng)官德,賦予今人實踐道德、完善自我的勇氣,在日用倫常之間真知真行,在禮樂刑政之間知行合一,立志、勤學、改過、責善,躬身入局,事上磨練,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奪堅; 丹可磨也,而不可奪赤”,任何時候,任何情況下,都能經受住任何誘惑風險挑戰(zhàn),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,使自己成為一個光明高尚的人,一個心懷國家和大眾的人。

中華有書山,人間皆正道;大河復奔騰,沅酉宜當歌。當一個人的良知藏在心底,“天下之大本”藏在心底,而且藏在一切人的心底,藏在“自圣人以至凡人”的心底,不斷警醒人們對善在我心的自覺自信,提醒人們以“行”為核心的內在驅動,喚醒人們對良知的敬畏而依良知作為,如此萬物一體、休戚與共,像呼吸空氣一樣地躬行良知,知善知惡,為善去惡,輕輕一揮手,便可拂去千萬孤獨,那必是生命的另一種不朽。

我這樣想時,虎溪書院飛檐上的天空高遠而蔚藍,一群鳥兒嘰嘰喳喳飛來飛去,一群孩子正在修道堂內誦讀國學經典,書聲朗朗,似乎是五百年前千余人切磋正學的回響。

幾縷不動聲色的楊柳風,倏忽從我的雙肩掠過,我看著縣委、縣政府新近復建的修道堂、好景樓、陽明祠、惜陰堂、梓潼閣、當仁堂、尊經閣、鷗鷺居、玉芝亭、憑虛樓、見江軒等建筑,循山就勢,端居龍興講寺之上,遠觀鱗次櫛比,氣勢恢宏,近視門庭壯闊,美輪美奐。其一磚一石,一梁一柱,一紋一飾,一草一木,無不體現(xiàn)著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,因地制宜,古樸雄渾,典雅穩(wěn)重。我凝視著它們,它們也凝視著我,仿佛在不斷追詢:如何利用好虎溪書院,通過虎溪書院這個載體,深入挖掘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?如何循著陽明先生在沅陵虎溪布道的脈絡,延續(xù)文化基因、萃取思想精華,激活陽明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(yōu)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?如何在轉化運用上做文章,做好文化的挖掘與傳承、研究與傳播,助推沅陵縣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(fā)展?沅陵,作為陽明心學的始揭地、策源地,如何讓“我心光明“的虎溪山頭成為又一個讓世人矚目的高地?所有這一切,都需要在煙霞里步步為營,在春風里穩(wěn)步推進,持續(xù)深入地探究與踐行,滿蘊獨有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支撐,讓飽經風霜的皺紋,多年后,依舊楚楚動人。

心心念念,有人望浮云以滌塵埃,有人觀滄海以闊胸臆。璀璨琳瑯處,“吾心信其可行,則移山填海之難,終有成功之日?!鼻ソ赃^影,良知乃吾師。原上草離離,風正暖,柳正綠,花正發(fā)……此時此刻,虎溪書院的春天,正如約而至。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