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湖南日報 時間 : 2024-07-29
分享到:
從湘江支流撈刀河入江喇叭口,溯流向東扭幾道彎,坐落著一個古村——瀏陽市沙市鎮(zhèn)秧田村,山青水秀,古意融融,這是以書香盈村、耕讀傳世而聞名遐邇的博士村。
村民大多是羅姓,據(jù)羅氏族譜記載,后唐同光二年(924),始祖瑜宗公原籍江西官至永州令,因避戰(zhàn)亂攜家眷遷徙于此歇腳,將手杖插入黑土,翌年手杖生根發(fā)芽,周圍秧苗青青,瑜宗大喜,以此為安家扎根之吉兆,希冀來年眼前滿目秧田,五谷豐登,遂名“秧田”。他率領族人晨興夜寐,篳路藍縷,勤文習武,開荒拓土,倉廩充盈,富甲一方,子孫繁衍昌盛,人才輩出。
一條玉帶似的撈刀河環(huán)抱古村,清凌凌的河水倒映著幾座殘破的橋墩,映照著歲月的滄桑。傳說后唐時期,這里是平江至長沙的車馬官道,湍急兇險的河面阻隔了商旅車馬,村民眾籌建了佛延渡口,一位銀須飄飄的老人兀兀窮年擺渡一生,終老在渡船上。眾鄉(xiāng)鄰聚而焚香燒紙祈禱老人升天成仙。俄爾,一大群白鶴翩然而至繞著老人哀鳴不絕,老人化作了一座石墩木橋,遂稱佛延橋。滄海桑田,佛延橋幾經(jīng)興廢,但佛延老人大義行善的美德像殘橋下的一汪碧水流淌千年。
古橋西邊百十步有一口老龍井,元末年間天大旱,春夏不雨,河塘見底。羅氏三位長老日夜掘井均未見一絲水花,后在老渡口挖到一人多深處忽現(xiàn)兩塊酷似龍頭的巨石,幾人將“龍頭”抬起,一股清泉噴涌而出。龍井甘洌澄澈,幾百個春秋從未干涸。井旁一棵古樟郁郁蔥蔥,像一把擎天華蓋護佑著古井,相依相偎。
古村小巷曲徑通幽,不管從哪條巷子七拐八彎都是通向老槽門,這座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7年),坐北朝南,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高大恢弘。凡族人喜事,均在槽門前舉行盛典敬慰祖先。羅升定先生文武雙全,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追隨譚嗣同支持戊戌變法,后遭清廷鎮(zhèn)壓血染槽門。駐足凝視圓柱上的楹聯(lián)“神奇門第維新鑒古彰顯祖先歷史,大美秧田強族崇文精培后輩英才”,浮想聯(lián)翩,似乎感受到了秧田人自古以來崇尚正義、愛國忠勇的豪俠之氣。
穿過老槽門就是遠近聞名的秧田大屋場,這里曾有幾百戶民居,人丁興旺。煙磚土墻,紅石斑駁,浸染千秋書香。清代羅卓倫家境貧寒,買不起燈油,將螢火蟲裝在透光的布袋里,照明看書,夢圓進士,留下“囊螢夜讀”的佳話。
村里還有一座江南風格的四合院吸引萬千游客,青磚黑瓦、畫棟雕梁,厚重典雅的大門上方“秧田耕讀文化館”赫然醒目。展覽的實物、圖片、表格、文字、聲像、雕塑……讓人目不暇接?!吧酱ㄐ蝿伲`路藍縷”“崇文尚教,詩禮傳家”等展區(qū)吸引游人駐足欣賞,尋古探幽,解讀古村人杰地靈的“基因秘笈”,漫步在古樸飄香的庭院,仿佛穿越時空,對話古人。
村子中央廣場,有面兩層樓高的博士墻。墻上展示了全村28位博士的照片、就讀院校和事跡,其中羅志勇父子北大校友,羅洪浪、羅洪濤兄弟博士成為美談。全國恢復高考至今,村里走出了28位博士、176位碩士和上千名大學生。
寒窗苦讀走出農(nóng)門的鄉(xiāng)賢,先后捐資數(shù)百萬元支持公益、扶貧助學。依托研學興村,是村里一條致富“秘笈”。秧田村書香萬里,先后獲得“全國農(nóng)村幸福社區(qū)建設示范村”“全國最美農(nóng)家書屋”“全國聞名博士村”等殊榮,慕名前來參觀“取經(jīng)”的團隊和游客絡繹不絕。羅碧儒老人退休后反哺家鄉(xiāng),帶領村民深入挖掘博士村勤耕重讀的優(yōu)秀文化,推出了“吃農(nóng)家飯、住農(nóng)家屋、干農(nóng)家活、享農(nóng)家趣、習農(nóng)家俗、結(jié)農(nóng)家緣”的博士村特色研學項目,讓青少年走進鄉(xiāng)村,感悟家風民俗,傳承優(yōu)秀文化。村里還采取“村集體+公司+農(nóng)戶”眾籌共建的模式,將10%的效益作為村集體經(jīng)濟收入,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紅。村內(nèi)共有家庭民宿40余個,年均接待學生10萬余人次,每戶年收入10萬元左右。
徜徉在秧田古村,猶如欣賞一幅山水相依、田疇廣袤、屋舍儼然、斷橋古井、茂林修竹的水墨畫卷,也許你會忘情地吟哦“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”,亦感嘆撲面而來“無邊光景一時新”的鄉(xiāng)村振興滾滾春潮。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