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紅網(wǎng)時刻 時間 : 2023-12-29
分享到:
一部河流的詩、史、畫
——讀張遠文先生《河流在人間》有感
文/黃亮斌
張遠文先生的《河流在人間》最初的文稿,我在2021年“青山碧水新湖南”征文活動時就有幸讀到了,當(dāng)時的感覺就是一部靜水流深的好作品,于自然山水,情感極為真誠、態(tài)度十分恭謹,這正是最為契合我自己的情感與的自然觀的地方,尤其打動我的是他清秀俊朗的文字和深邃雋永的哲理,能夠在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中,徹悟出人與自然和諧關(guān)系的根本。果然在后來的評選中,這部作品得到大家一致好評。
我非常期待的這部作品,直到2023年秋才由百花文藝出版社付梓出版,當(dāng)時就有寫作一篇的書評的沖動。但是真正動手時,面對這樣一部字字珠璣的作品,我竟然膽怯到遲遲不敢下筆,生怕因為才疏學(xué)淺,品讀不出這部作品的微妙精義,乃至褻瀆了這部作品的美名。
《河流在人間》顯示出極高、極美的文字能力。張遠文于自然、于人生有著深刻的洞見,文字十分細膩,又是一位有著攝影經(jīng)歷的作家,因此他寫作的鏡頭感極強,他筆下的齊眉界是這樣的:自小生于武陵山與雪峰山腹地,門前是山,屋后是山,抬眼是山,低頭還是山,自然對山有著許多無法描述的描述,難以追溯的追溯。一些事物在山腳發(fā)芽,另一些事物在山頂開花,在蒼茫的大地上站立得太久,看云朵如何水靈靈地落腳,看澗水如何俏皮地抑揚頓挫,看炊煙里的方言怎樣喂養(yǎng)一座屹立千年的山,看第一縷抵達的晨光如何撫慰森林的萬千樹冠,從一聲鳥鳴到一樹綠風(fēng),從半塊泥土到幾許星光,都需要足夠的耐心站在原地,直到將村莊的原野站成靈魂的故鄉(xiāng)(見《草木本心·云在深處》)。這樣一段描寫,我們既可以看到巍巍群山上云卷云舒,也可聞山澗鳥鳴和谷底清音。張遠文筆下的酉水是這樣的:一條條的水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,有長有短,有大有小,有高有低,有的湍急咆哮,有的沉默舒緩,有的深邃悠渺,有的輕淺爛漫,雖然各有各的來路,但差不多都有著相同或相近的去處,那就是,自然而然的,攜了各自的性子與向往,奔流入海(見《山河昭昭·白河之上》)。無論是寫山,還是道水,總能寥寥數(shù)筆,把湘西深處萬壑叢中、云頂之下的山山水水精魂與氣魄寫出來。至于散落在這些山水中的村落,張遠文是這樣描寫的:午后的陽光,絲絲縷縷地穿過雕花門樓里的時空,將許多雕梁畫棟的殘片,停留在歲月深處。庭院左右的廂房兩米多高,是主人日常起居的地方。窗欞多雕花,或龍鳳呈祥、魚戲蓮葉,或八仙過海、梅鹿過隙,加上一些頗具匠心的磚雕、石雕,雕工精美,刀法明快,融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故事為一體,意趣動人,寓意深刻。一些熬黑的木雕上掛滿白色的蛛網(wǎng),一層一層的,參差錯覆,網(wǎng)住的仿佛不是蟲蟻蛾子,而是數(shù)百年的光陰(見《草木本心·一個村莊的紀念碑》)。高爾基說:文學(xué)的第一要素是語言;劉勰言:文學(xué)之美在于五色之文、五音之聲和五性之情。按照古今中外大師們對文學(xué)的定義,遠文的《河流在人間》,完全是一篇美文。
《河流在人間》對自然山水有著赤子般的情感。當(dāng)今世界,很多人所謂山水之愛,不過是葉公好龍,嘴上甚至是行動上表現(xiàn)出向往綠野仙蹤,心理想著萬丈紅塵、狗碎雞零。但張遠文對山水的愛是非常淳樸自然和發(fā)乎心底的。他是這樣描述傳統(tǒng)中草藥材的:它們居于山山水水,心平氣和,不卑不亢,不浮不躁,不喜不怒,不搶不爭,它們何嘗不是我們?nèi)祟惙毖苌⒌木喸煺?、哺育者、見證者與護衛(wèi)者?我們又怎么有理由不去善待每一莖草、每一棵樹、每一朵花、每一只鳥、每一滴水、每一朵云?讓每一個拼盡全力活出來的生命各適其性,這才是人與自然的天經(jīng)地義,理所當(dāng)然(見《草木本心·云在深處》)。張遠文還這描述湘西母親河沅水的自然饋贈:居住在水邊的人們,灘涂原本是多少有些良田沃土的,隨便撒把種子,都能結(jié)出想要的果實。隨便撒上一網(wǎng),都能撈出足夠的油鹽柴米錢。就地取材,就勢而筑的吊腳小樓掛在山坡上,看似歪歪斜斜,卻又牢靠得很,一篙子,雞可上樹,鴨可下河,三兩只看家護院的狗,蹲在廊上,俯瞰一河的浪花(見《山河昭昭·河流在人間》)。
張遠文對自然山水的這種自然樸實的情感,源于他對人的命脈在田、田的命脈在水、水的命脈在山、山的命脈在土、土的命脈在林和草的深切了解與領(lǐng)悟,所以他以極其強烈的感情謳歌自然,贊美自然。因為他的根基和出發(fā)點在于與他一起生生息息與大山深處的同胞,包括給予他生命的父母,他不僅以“此彼黍離”這樣一個獨立專輯來寫人與自然的依存關(guān)系,還在一次談及自己的創(chuàng)作時坦陳心跡:“農(nóng)民可以不關(guān)心文學(xué),文學(xué)萬萬不能不關(guān)心農(nóng)民的生存。我是農(nóng)民的兒子,要永生永世為農(nóng)民寫作?!北硎咀约阂衤愤b所說的那樣:“永遠不要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,像牛一樣勞動,像土地一樣奉獻”?;氐轿乃噭?chuàng)作的本質(zhì)與宗旨,遠文的寫作與耕耘,就是為人民大眾服務(wù)的寫作。
《河流在人間》有著極其深邃的哲思。張遠文對水的理解是很多優(yōu)秀的作家都難以抵達的,也是同時代雨后春筍出版以自然與河流為題材的作品無法比擬的,譬如在整個作品中他多次表達了自己的樹木的哲思:在山里,一棵一棵地種著各樣的樹,苦也好,累也罷,并無怨言。在厚實的土地上,白天看太陽上山下山,晚上看月亮一天天地殘,又一天天地滿,偶爾想想自己的一生,從樹的開始到樹的結(jié)束,一粒小小的種子把大地攬入懷中,每個日子都有了木質(zhì)的紋理,每個人都在熱烈而又迅猛地鍛造自己,種樹的同時,也種了自己的一生。(見《草木本心·云頂深處》)。而在《一個村莊的紀念碑》中,他又多次反復(fù)地寫到古樹和大樹:一棵古老而碩大無朋的樹,應(yīng)該是一個村莊的旗幟,哪怕是千瘡百孔,只要旗幟不倒,村莊就會永在;一棵樹的生與死,互為起點,又互為終點,一種站立往往需要用倒立來成全;一棵樹,悄然潛滋暗長在蕓蕓眾生的心底,顯得比遙遠更遙遠,比巨大更巨大,比永恒更永恒,它關(guān)乎的,不僅僅是一棵樹的圓寂與一片林子的重生,更是一處旦復(fù)旦兮靈魂在上的記憶,生命最后一枚落葉得以返回的所有路徑。
當(dāng)然,作為一本以《河流在人間》為主題的優(yōu)秀散文作品,他用更多的筆墨在寫水,并且從水中悟出更多的哲理,他在《山河昭昭》這個專輯中寫到更多的水,與自己原生地不那么密切的借母溪,以及自己生于斯、長于斯的酉水和沅江。他是這樣寫商業(yè)化背景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借母溪:借母溪正在修一些莫名其妙的游道。棧道上堆滿了沙礫、水泥、大理石、瓷磚,沿溝到處是車輛碾過的轍痕。我曾經(jīng)認識的那些石頭,多半不見了蹤影。一些水,也開始陌生起來。一個村子,亂跑的人多了,回家的路也許說沒就沒了,一如我自己的村莊(見《山河昭昭·深處的借母溪》)。至于白河,雖然我并不知道這個名字,就是大家俗稱的酉水,張遠文就居住在這條河流與沅水交界處,他給予作者的思想與智慧是這樣的:倔強的河流卻不管不顧,哪怕抽了筋,散了架,也抖落滿身的疲軟與慵乏,喘息著一路向前,或許,它早就知道,唯有往前,再往前,下刻,再下一刻的下一刻,才是浪花的方向與出路,才是水滴存在的價值與意義。光陰荏苒,時序變遷。云是飄著的水,水是流動的云。云的歡,水曉得;水的離合,魚知道。一滴水長大了,成河成溪,一朵云長大了,為穹為隆。山,巍巍峨峨地矗著;樹,深深淺淺地綠著。穹頂之下,活著之上,一山一石一詩畫,一村一寨一腔調(diào)。數(shù)千年過去,白河始終靜靜地流滴著屬于自己的歌謠(見《山河昭昭·白河之上》)。
至于沅江,是湘西的母親河,也是張遠文在全書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,甚至用這個章節(jié)構(gòu)筑的全書的主標題,沅水給遠文的智慧與哲思是無窮無盡、飛花濺玉滾滾而來了,這也是我自己作為一個終身的環(huán)保工作者,極為欣賞與反復(fù)精讀的原因。從往來江上的船舶,他讀懂了水與船的關(guān)系:山那邊還是山,水前面還是水。一條河流,就這樣,養(yǎng)育了一輩又一輩人,又從某種角度禁錮了一代又一代人。許多時候,人不知道水的深淺,船卻是知道的。張遠文站在沅水岸邊,是這樣思考河流與人類命運之間的關(guān)系的:千百年來,一條條河流,流過了春秋爭鳴,先秦兩漢,大唐風(fēng)云,宋雨啁啾;流過了羅馬大帝,瑪雅符咒,雅典城邦,阿茲特克神足跡。一條條河流,衍生一段段歷史,潤澤一個個族群。每一滴水都是有來歷的,每一朵浪花都是有思想的。親近它的漣漪,親近它的歌響,一條河流的走向,必然是所有生命的走向。而當(dāng)他洇著黃昏夕照,坐在沅水岸邊,點一根香煙,遠文是這樣思考自己與河流的關(guān)系的:凝著這條雖非我生命的起點,卻將是我生命終點的河流。我不止一次地想,一個人有一條真正的河流,委實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。面對從你全部的世界流淌過來的水,清醒者流得清激,昏聵者流得昏聵,智慧流得深沉,淺薄者流得平庸,慈愛者流得溫和,陰險者流得晦暗,勇敢者流得激越,怯弱者流得惶恐,喜樂者流得歡騰,悲愴者流得哀愁(以上均見《山水昭昭·河流在人間》)。
全書中這樣字字珠璣的文字真是太多,俯仰可拾,只是我的一篇短文中裝不下這么多文字,但我實在難以抑制自己對這部優(yōu)秀生態(tài)散文作品的喜愛,與我同樣喜歡這本書的還有知名出版家陳新文先生,他是這樣評價《河流在人間》的,作品展示了這樣的風(fēng)格:語言的詩性,思考的史性,構(gòu)圖的畫調(diào)。當(dāng)下,這種純粹詩性的作品殊為難得。傳統(tǒng)的詩性和現(xiàn)代性在文章中得以無間交融,這使得作品借此可以拔地而起。史性,是作品的一定厚度、深度,是作品展示思想的有力平臺,也是作者情懷之所寄。畫調(diào),既有東方的大寫意,也有西式的重彩油畫,抑或還有現(xiàn)代派的變形夸張。
喜愛《河流在人間》的讀者一定不在少數(shù),但我唯一擔(dān)心的是,在這樣一個快餐文化的時代,一部陽春白雪的作品可能會出現(xiàn)曲高和寡的現(xiàn)象。但是,千百年來大河孕育生命與文明是我們需要思考的,而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西風(fēng)瘦馬、日漸干涸的河流,這樣的作品尤其是時代迫切需要的,它既是極好的美文,更是世間少有的清醒。
黃亮斌,資深環(huán)保人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。出版散文集《圭塘河岸》(獲長沙市五個一工程獎,入選2021湖南省農(nóng)家書屋推薦書目)、長篇報告文學(xué)《湘江向北》(獲湖南省第一屆“青山碧水新湖南”征文優(yōu)秀長篇作品獎),《以鳥獸蟲魚之名——走進〈詩經(jīng)〉中的動物世界》(入選新聞出版署2023年全國農(nóng)家書屋推薦書目,入選2022年度湘版好書)。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