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湘軍動態(tài)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文學湘軍動態(tài)

張雄文:湘水之畔新畫卷

來源: 人民日報文藝   時間 : 2023-06-13

 

分享到:

即將作別大學校園時,有幾個可去的地方,我選了遠方的株洲。

那年7月,我坐綠皮火車第一次踏上株洲,盤桓于中心廣場旁的湘江大橋東橋頭,等著下午的分配。中心廣場是東、南、北三個城區(qū)主街的交會處,正中躺臥一個圓形轉盤,三個方向的車潮水般涌來,在轉盤前稍作踟躕,又或長或短繞轉盤一陣,一頭扎入另一方向的車流里。

我去遠郊的單位報到后,很快熟悉了株洲。湘水波光粼粼,浩渺壯闊,陽光下呈海水般的深藍色。不過,湘江上僅有一座橋梁,以前河西人挑果蔬到河東賣,只能靠汽渡或輪渡。江對岸十分蕭索,除了一條孤零零連接大橋的天臺路與零星幾座樓宇,其余都是起伏不大的山包,間或有三兩棟農(nóng)舍隱在果林中。

彼時,株洲雖已小有名氣,但城區(qū)其實并不大,同事們說:“下館子去株洲飯店,想玩就去奔龍公園。”這兩處都在中心廣場一帶。周末,我常去新華書店看書,在附近的鐘鼓嶺市場吃碗米粉或面條,味道如何早已記憶模糊,但那里街巷的逼仄、嘈雜與臟亂令人印象很深。

新中國成立之初,這里還是幽寂的湘潭縣屬小鎮(zhèn),人口不到七千,后來京廣、浙贛與湘黔三條鐵路相會于此,株洲不僅獨立建市,一躍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,迅速發(fā)展起來,還白手起家捧出了航空、冶金、機械、化工等諸多大中型企業(yè)——第一臺航空發(fā)動機、第一臺電力機車……這些,像一枚枚金牌嵌在這塊土地上。

后來,我調(diào)入了城區(qū)文化路上一家單位。住的日子久了,才知株洲底蘊不淺:所轄的茶陵有著保存完好的南宋古城,茶陵詩派領軍人物李東陽如雷貫耳;醴陵屬千年古邑,淥江書院培養(yǎng)過四十多名進士………與文化路相距不遠的蘆淞路,是因抗戰(zhàn)時期盧溝橋事變與淞滬會戰(zhàn)爆發(fā),株洲人為表抗敵衛(wèi)國決心而命名的。這令我眼前總浮現(xiàn)出一張張熱血澎湃的先輩的臉龐,對這座城的敬意也沸然上涌。

一晃又是許多年,一幅幅新畫卷不知不覺鋪展在了湘江兩岸。河西早已實現(xiàn)了“再造一個株洲”的宏愿,昔日的果園、菜地化為以炎帝廣場為中心高樓林立、街道縱橫的新區(qū),市政府辦公樓也搬到了這里??缃髽驈囊蛔薜搅似咦?。江邊早年的荒灘也蝶變?yōu)榫d延數(shù)十里的風光帶,草木幽深,石徑曲折,游人如織。

我曾就職的遠郊,因背倚長沙,一躍成為長株潭一體化的先鋒。老城也不甘于后,蕩漾著春意。中心廣場悄然拓寬了許多,四周多半已改建的樓宇長高了不少,圓轉盤也被更改為視線無礙的直行車道,并在地下建成人行通道。鐘鼓嶺煥然一新,市場搬往了別處,取而代之的是書城。我尋覓新書時,又有了新的去處。

如今,下班后我照例漫步石子湖,看著一桿桿伸向水面的釣竿,或者湖畔翩翩起舞的人群,不禁為這巨大的變遷而感慨,而動容,更為這片土地上奮斗的人們而自豪。

文章刊發(fā)于《人民日報》2023年6月12日第20版
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